經過多年的線上教學錄影觀察,我們漸漸發現分班的必要性。主要的考量,是想幫助程度比較差的學生學好英語。
有些人學得快,有些人學得慢;有些人善於表達,有些人不善於表達。我們發現,程度差的學生往往不喜歡在程度好的學生面前唸英語。另外,程度好的學生喜歡讓大家知道,他們作業做完了!當下,程度差的學生還在努力完成作業。
光是這兩點看來,程度差的學生跟程度好的學生在一起學英語,應該感到很不自在吧?
從這幾年的教學錄影觀察,我們發現,把程度差異甚大的學生放在一起學習英語,不適用於初學者。尤其對程度差的學生而言,這樣的組合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以及自我評鑑……會認為自己就是比不上人家。
語言主要是用於溝通以及吸收資訊,實在沒有必要分高下,說到底,不就是學得快或學得慢罷了。口齒凌厲不見得比木訥寡言來得好,舉一反三也不見得比遲鈍執著來得優秀。
我們認為,教育,不是為了要分出高下,而是要讓弱勢翻身。學習,也不乎程度的高下,重要的是持之以恆。舉個例子來說,烏龜之所以跑贏兔子,不是跑得快,也不是先抵達終點,而是兔子離開賽道,跑到樹蔭下休息而放棄比賽。龜兔賽跑應該是在一個沒有盡頭的跑道上進行的,比的是誰先放棄比賽。學習沒有終點,如果硬要說輸贏,就看誰先放棄學習。
基於這樣的認知,我們傾向採取以下的分班原則:
一,以英語程度來分班。AAOT的教材本來就是針對初學者而設計的基礎英語課程,有些學生可能有學過或學習能力比較好,所以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好,這樣容易讓起步蹣跚的學生退縮。對初學者來說,一個成功的學習經驗,非常重要。我們認為,弱勢及偏遠地區的學童之所以會放棄英語學習,主要的原因就是源自於初學的失敗與挫折。既然AAOT的服務目標是防止學生放棄英語學習 ,我們主要的服務對象就是程度差的學生,所以我們會以英語程度來分班。就算是拳擊比賽,也會用體重來劃分選手的級別。
二,以學習干擾來分班。AAOT的課程設計以培養正向的學習態度為目標,如果在有限的時間之內,學生的上課態度無法達到[線上學習的三要求](看鏡頭,要互動,寫作業)就無法繼續上課(請參考我們真的很在乎學習態度)。[線上學習的三要求]的前題是:學生個別的行為不能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。在開課之初,線上教師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,就是找出是否有學生會造成學習干擾。有學習干擾的狀況出現,就必須要分班。
問題是,如何判斷英語程度?如何定義學習干擾? 協會採用以下簡單的步驟:
1. 新班上課,前三堂由資深教師授課。
2. 課後作業能在三分鐘內完成者,就是英語程度好。
3. 上課時,透過文字簡訊/聲音言語/白板塗鴉,干擾其他同學上課,就是學習干擾。
三堂課上完後,我們把學生分為以下四種型態來進行分班(但有一種型態的學生被列為不適合線上小班制課程)
(1)程度好、不干擾:分班,採用進階教學法。
(2)程度好、會干擾:不適合線上小班制課程。
(3)程度差、不干擾:正常上課。
(4)程度差、會干擾:正常上課,但列為重點觀察學生。如果在20堂內態度不改變,將無法參加進階課程(請參考我們真的很在乎學習態度)。
近年來常聽到「拔尖補底」的自主學習政策,這也是因應學生程度及能力之不同所產生的學習策略。只是我們認為,一個人的自主學習,例如個人學習網站,不適用於學習能力低及程度差的學生,因為很難持久、容易放棄,最好是透過團隊學習以及真人教師的引導與糾正,才能培養正向的學習態度,例如專心、尊重與責任等學習態度。更重要的是,透過真人教師的鼓勵,以及程度相當的同儕競爭,更可能產生一個成功的學習經驗。這就是AAOT的教學理念。